-
10月22日
-
多年来的环境变化,年近70岁的新村乡村民黄士英都看在眼里:家附近先是有了崇明第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,然后村里又因地制宜引进了低成本的污水处理设备。现在再到村里转一圈,很难再找到一处乱堆放的垃圾,空气更清新了,苍蝇蚊子也少多了。
在长宁区的美天诸安浜菜市场,每天刚开始营业,就有不少阿婆阿公来抢购崇明种植基地直接配送来的蔬菜。“只要是正宗的崇明本地菜,就比其他产地的好卖!”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庭峰坦言,“崇明”两字已经成为上海人心中品质的保证。
借助这股定力,崇明守住了一方水土的宁静与秀美。目前,崇明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80%以上,森林覆盖率超过26%,为上海提供了约40%的生态资源和50%的生态服务功能,并荣获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举办资格。
但上海就这么做了。按照“百年大计、世纪精品”的要求,统一规划、统筹运营、协同建设、精雕细琢,世博文化公园将努力建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、代表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、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。
“以前心里总有个问号,现在换成了感叹号,原来环境好真的可以当饭吃!”绿华农贸公司负责人喜笑颜开,因为他们种植的崇明翠冠梨上市不到两周,就已售罄。另外两家“崇明翠冠梨”区域公共品牌授权基地也有类似的“甜蜜烦恼”。
去年夏天,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地区,成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,目前正全速推进建设。特斯拉汽车创始人埃隆·马斯克连发“推特”,对上海各方的快速高效不吝赞美之辞。
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。现在看似的舍弃,换来的将是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和未来更大的收获。
上海27.4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,位列全国城市首位;还有一系列差异化补贴、免费专用牌照、完善充电桩等扶持政策配套。新能源汽车生产和使用规模扩大,是上海全力推进生态之城建设的一个缩影,更是上海坚信高质量生态必然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■本报记者 陈玺撼
规划面积约187.7公顷的世博文化公园便是上海近年来的最大手笔——其所在的世博后滩地区是上海45公里滨江岸线中最具景观优势的“凸岸”。有专家估算,其土地价值可达上千亿元,在此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就相当于放弃了一个“陆家嘴”。
瞄准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总有一股定力,始终把保护好、修复好、建设好崇明的生态作为重中之重,坚决不搞大开发。尤其是对三方面加强管控:其一,控制人口规模,不突破现有70万人口的规模;其二,控制建筑密度,建设用地实现零增长;其三,复古传奇网页版,控制建筑高度,新建建筑原则上不超过18米,实现“房在林中”“路在林中”的美好愿景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目光投向崇明三岛,便能深切感受这一真谛。
正是这种品牌效应,吸引着无数市民在节假日涌入崇明。2018年,崇明区共接待游客635万人次,实现多达13.3亿元的旅游直接收入。
有了优厚的生态环境,崇明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,以都市现代绿色农业、生态休闲旅游业、海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生态产业风生水起。
原标题:“绿水青山”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 连续3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高于3%
除了对营商环境的肯定,特斯拉落户上海其实还有一项“水到渠成”的原因——上海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,2017年以来,全社会环保投入累计超过2300亿元,占GDP比重始终不低于3%。这座热爱生态环境的城市,与新能源汽车这一产业的精神气质完美契合。
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,牺牲眼前暂时的快速增长,换来更强大的发展潜能。崇明目光长远,整个上海亦是如此。
坚定信念,环保与发展相辅相成
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生态治理新路,上海始终不忘初心、砥砺奋进。
同样喜笑颜开的还有崇明的米农米商。崇明在全区范围内选取了1万亩土地,开展无化肥、无化学农药的“两无化”水稻生产,去年第一批新米上市,种植农户增收数千万元。
怀旧传奇页游地址:玩怀旧传奇页游就看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