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月15日
-
也就是说,ICD-11仍然是处于公布阶段,还没有通过WHO大会批准,也就更不要提生效。明年5月份的WHO大会会讨论ICD-11是否需要改动或通过。而即使WHO大会最终批准,也要等到至少2022年才会生效。
在ICD-11原文中,对游戏成瘾设定的标准相当高——WHO提到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,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,导致在个人、家庭、社交、教育、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损害,并且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。
乌龙一场,19日并不是2018年
这些组织的会员包括了任天堂、索尼、卡普空、育碧、万代南梦宫等全球知名游戏公司。
不过在短暂的无能狂怒之后,我们发现这篇新闻可能只是一场乌龙。
最早进行该消息传播的应该是环球网,他们的标题是“明天起,游戏成瘾被WHO正式列入精神疾病”,不过内容只是援引台湾媒体的报道,称WHO在今年初宣布,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《国际疾病分类》(ICD-11)中,,加入“游戏成瘾”(gaming disorder),并列为精神疾病。而本决定将会在19日正式生效,且WHO会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。
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?
太爱玩游戏是精神病?误读
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
很明显,这些人才是WHO认为的患有游戏成瘾精神疾病的患者,而达到这个程度需要治疗也无可厚非。对于国内来说,更多人只是害怕ICD-11成为某些以戒网为名进行盈利的机构手中的挡箭牌。
游戏成瘾正式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之列
对广大游戏玩家和从业者来说,这次的端午节假期本该是世界杯的天下,可是就当大家看着手中的足彩寻思着是否上天台的时候,一个“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病”的新闻把大家都给拽了回来。
根据在相关医学网站和墙外信息源的搜索,我们发现原本的新闻和国内流传的版本还是有些出入。
“高强度且连续的终日打游戏,认为游戏是生命中的一切,即使知道继续玩不利于自身(比如存在某些身体疾病,或彻底荒废学习)也要继续玩游戏。并为了游戏放弃社交,辞掉工作。”
无法分辨女友和游戏哪个更重要,因为嫌女友吵自己打游戏揍了女友一顿(并非出于被打断的怒气,而是单纯的认为游戏更重要) ×
在这时,我们大概能弄清WHO的游戏成瘾画像。
至于国内媒体的“正式列入”“明日起”“19日生效”看上去则仿佛板上钉钉一般,这非常违反常识。
无法控制地打电玩(频率、强度、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)
在近期,中国的游戏从业者和玩家们多少都有些敏感——连续不断的游戏被封杀消息夹杂着官媒层出不穷的“电子鸦片必须XX”新闻,把这些人的神经伴随着“Steam入华”刺激到了一个高点。
此外,WHO的ICD只是世界各国医学领域的一个参考,WHO没有要求各个国家必须采纳的权力。对于ICD,每个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是否采纳,什么时候采纳。
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不少反对意见,除了世界游戏相关组织之外,很多医学专业学者也对将“游戏成瘾”纳入精神疾病范畴充满意见。
在这条新闻之后,是ESA、ESAC、EGDF、IESA、IGEA、ISFE、K-GAMES ,UBV&G 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,他们希望WHO能够重新考虑将游戏成瘾列入ICD-11。
爱玩游戏,但玩游戏的时候没回女友消息 √
根据该报道中的定义,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:无法控制地打电玩(频率、强度、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)、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,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。
2018年1月份WHO将“游戏成瘾”归入ICD-11初稿。
原本的新闻脱水之后是下面这个样子。
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,从国际游戏相关的组织反应来看,这个ICD-11明显有着很大的争议性,而争议性的东西一般都不会生效的那么快,更不可能刚公布ICD-11就“正式列入”“19日生效”了。
结语:
谁都不知道接下来将要面对什么,但人们毫无疑问希望收到好消息,而不是“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正式”列入精神疾病这样的新闻。
结合前文国内媒体的如下报道:
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。
2018年6月18日WHO官网发布最新版的《国际疾病分类》(第十一次修订版也就是ICD-11),并将游戏成瘾列入了精神疾病范畴。但这个东西并未生效,它需要在2019年5月份的世卫组织大会上批准才算正式确定。
怀旧传奇页游地址:玩怀旧传奇页游就看这里